《周易传义大全》是明初官修五经大全之一,由明代学者胡广等人奉敕撰写,并于明永乐十三年(1415年)由内府刊刻而成。全书共分为二十四卷,外加首一卷,内容涵盖了《周易》的六十四卦、系辞上下传、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等核心部分,是解读和研究《周易》的重要文献之一。此为明永乐十三年内府刊本。
一、作者与背景
胡广,一名靖,字光大,号晃庵,谥文穆,是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吉安路吉水州人。他在建文二年(1399年)庚辰科考中状元,赐名胡靖,并授翰林院修撰。靖难之乱后,他归附于朱棣,出任太子侍读,恢复原名胡广。永乐年间,他历任太子右庶子、内阁学士、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,跟随明成祖北征蒙古,教导太孙朱瞻基,最终官至文渊阁大学士。胡广在明代学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他的学识和影响力使得《周易传义大全》的编纂工作得以顺利进行。
二、内容与结构
《周易传义大全》的内容结构严谨,条理清晰。全书分为二十四卷,每卷都详细阐述了《周易》的相关卦象和义理。其中,首一卷包含了序例、图说、纲领等内容,为读者提供了阅读和理解全书的基础。
在内容上,《周易传义大全》宗主程颐、朱熹之学,兼取诸家易解而融贯为说。它所引用的诸家之说,除主要来源于董真卿的《周易会通》之外,还大量参考了张清子的《周易本义附录集注》。此外,纂修者还自行采补了胡炳文、吴澄、胡方平等人的学说。这种广泛的取材和严谨的编纂态度,使得《周易传义大全》在内容上既具有权威性,又富有包容性。
三、编纂原则与特点
在编纂过程中,《周易传义大全》遵循了合于程朱、避免重复、重理轻象的原则。它力求在保留程颐和朱熹等先贤学说的基础上,融合各家之长,形成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易学体系。同时,为了避免重复和冗余,编纂者对材料进行了精心的去取和删改,使得全书内容更加紧凑和精炼。
此外,《周易传义大全》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。它不仅对《周易》的卦象和义理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,还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实际问题,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和看法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,使得《周易传义大全》在明代乃至整个易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。
四、目录
总目、凡例
程子传序、易序
上下篇义、朱子图说、易五赞、筮仪、易说纲领
卷一:乾
卷二:坤、屯
卷三:蒙、需、讼
卷四:师、 比、小畜
卷五:履、泰、否
卷六:同人、大有、谦
卷七:豫、随、 蛊
卷八:临、观、噬嗑
卷九:贲、剥、复
卷十:无妄、大畜、颐
卷十一:大过、坎、离
卷十二:咸、恒、遁
卷十三:大壮、 晋、明夷、家人
卷十四:睽、蹇、解
卷十五:损、益、夬
卷十六:姤、萃、 升
卷十七:困、井、革
卷十八:鼎、震、艮
卷十九:渐、归妹、丰、旅
卷二十:巽、 兑、涣、节
卷二十一:中孚、小过、既济、未济
卷二十二:系辞上传
卷二十三:系辞下传
卷二十四: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
书内两枚印章(廣運之寶、欽文之璽)应该都是后人伪造。
五、学术价值与影响
《周易传义大全》作为明初官修五经大全之一,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。它不仅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和解读《周易》的重要资料,还对中国古代哲学、文化、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在学术上,《周易传义大全》推动了易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。它通过对《周易》卦象和义理的详细解读和分析,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。同时,它还促进了易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,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和深入化。
在历史上,《周易传义大全》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。它作为明代官方修订的易学著作之一,不仅代表了当时学术界的最高水平,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、文化和思想状况。此外,它还对后世的科举考试和学术风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,推动了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