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胡一桂 元刻本

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是元代学者胡一桂撰写的一部重要易学著作,全书共十五卷,是对南宋大儒朱熹《周易本义》的注释和疏解。此书不仅体现了胡一桂对朱子易学的深刻理解与传承,也是宋元之交新安学派严守门户、排斥异论的重要代表作。此为元刻本。此书原为汪宪振绮堂旧藏,清咸丰十一年 (1861) 后归钱唐丁氏八千卷楼,时已残存十卷(存《彖传》》上下、《系辞下传》《文言传》《说卦传》《序卦传》《杂卦传》《五赞》《筮仪》《朱子本义后图》)。

一、作者背景与成书背景

胡一桂,字庭芳,号双湖,安徽婺源人,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时期。他出身于易学世家,父亲胡方平曾从朱熹的门人黄榦的弟子沈贵宝、董梦程处学习朱子易学,因此胡一桂自幼就受到家庭浓厚的易学氛围熏陶,对《易学》有着深厚的兴趣。他继承了父亲的易学传统,并在南宋景定时获得乡荐,但试礼部未中,于是退而教授乡里,远近学者纷纷归附于他。

胡一桂深感朱子易学在宋末元初被学者纂改,为了排斥异说、纯洁朱学、恢复《周易本义》的原貌,他依据朱熹的原书,撰成了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。此书不仅是对朱熹易学的一次系统整理和疏解,更是为了维护朱子学的纯正性,反映了宋元之际理学流派间的门户之争。

二、书籍内容与结构

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全书共十五卷,内容涵盖了《周易》的上下经、《彖传》上下、《象传》上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、文言传、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以及五赞、筮仪、图录等部分。

该书分为《附录》与《纂疏》两部分。《附录》部分以朱熹的《周易本义》为宗,在经传之下首列《本义》注本,然后罗列朱熹文集、语录中论及《易》之言,作为对《本义》的补充和解释。而《纂疏》部分则择取诸儒论《易》之语中合于《本义》之言,以相发明,对《本义》进行进一步的疏解和阐发。胡一桂在取舍诸家之说时,严格以朱熹之说为断,对与《本义》不相符合的观点,则只字不取,体现了其维护朱子学的坚定立场。

易本义附录纂疏1.jpg

三、目录

原缺 卷一:周易上经第一

原缺 卷二:周易下经第二

卷三:周易彖上传第一

卷四:周易彖下传第二

原缺 卷五:周易象上传第三

原缺 卷六:周易象下传第四

原缺 卷七:周易系辞上传第五

卷八:周易系辞下传第六

卷九:周易文言传第七

卷十:周易说卦传第八

卷十一:周易序卦传第九

卷十二:周易杂卦传第十

卷十三:周易本义五赞第十一

卷十四:筮仪第十二

卷十五:周易本义后图卷

此书采用了元代流行的 “纂疏体”,《本义》原文下,采朱子文集、语录等为 “附录”,又采诸家解说及胡氏自注为 “纂注”。

易本义附录纂疏.jpg

四、学术价值与影响

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作为宋元之际易学的重要著作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首先,它是对朱熹易学的一次全面整理和注释,使得朱子易学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。其次,胡一桂在书中严格遵循朱熹的学说,排斥异论,对维护朱子学的纯正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同时,该书也反映了宋元之际新安学派严守门户、排斥异论的学术风格。

此外,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还与胡一桂的另一部易学著作《易学启蒙翼传》互为表里,共同构成了对朱子易学研究的完整体系。《易学启蒙翼传》是在其父胡方平所著《易学启蒙通释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阐辨明而成,对《易学启蒙》进行了系统的疏释和阐发,与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一同成为了研究朱子易学的重要文献。

五、后世评价

后世学者对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给予了高度评价。陈定宇在《祭(胡双湖)文》中称赞胡一桂的易学成就:“儒者明经,莫难于《易》。先生家学,《易》乃世习。”这表明胡一桂在易学领域的造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。同时,《宋元学案》将胡一桂与赵汸、汪克宽合称为“新安三有道”,进一步肯定了他在理学界的地位和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