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清康熙时通志堂刊本,是元代学者胡一桂所著易学经典的一次重要刊刻与流传。作为对南宋大儒朱熹《周易本义》的深入注释与疏解,此书不仅在内容上严谨而丰富,而且在版本流传上也颇具历史意义。此为清康熙十二年通志堂刊本。此通志堂本在刊刻时校补元刻本而成。通志堂本含:上、下经各一卷,十篇《易传》十卷,《五赞》《筮仪》各一卷,《周易本义图录》一卷,合计十五卷,也没有卷前的卦图部分,可见当时所据元刻本之卦图已佚。
一、版本背景与刊刻历程
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最初由胡一桂在元代编纂而成,全书共十五卷,是对朱熹《周易本义》的详细注释与疏解。此书在元代已有刻本流传,但历经战乱与岁月侵蚀,原刻本已较为罕见。至清代康熙年间,纳兰成德(纳兰性德)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儒学的热爱,主持刊刻了《通志堂经解》丛书,其中便包括了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的清康熙时通志堂刊本。
纳兰成德,字容若,号饮水、楞伽山人,满洲正黄旗人,是清代著名的政治人物、词人与学者。他出生于书香门第,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,对儒学有着深厚的兴趣与造诣。康熙年间,纳兰成德出资刊刻了《通志堂经解》丛书,收录了包括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在内的多部儒家经典注释著作,为后世儒学研究与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二、刊本内容与结构
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清康熙时通志堂刊本,在内容与结构上与元刻本基本一致,但经过纳兰成德及其团队的精心校勘与整理,使得该版本在文字准确性、排版清晰度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提升。全书共十五卷,涵盖了《周易》的上下经、《彖传》上下、《象传》上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、文言传、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以及五赞、筮仪、图录等部分。
在注释与疏解方面,该书严格遵循朱熹的学说,对《周易本义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。胡一桂在注释过程中,不仅引用了朱熹的原文与语录,还广泛搜集了诸儒论《易》之语,去取别裁,皆以朱熹《本义》为断。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深厚的易学造诣,使得该书在易学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地位。
三、目录
胡一桂易本义附录纂注启蒙翼传合序(纳兰成德撰)
卷一:周易上经第一
卷二:周易下经第二
卷三:周易彖上传第一
卷四:周易彖下传第二
卷五:周易象上传第三
卷六:周易象下传第四
卷七:周易系辞上传第五
卷八:周易系辞下传第六
卷九:周易文言传第七
卷十:周易说卦传第八
卷十一:周易序卦传第九
卷十二:周易杂卦传第十
卷十三:周易本义五赞第十一
卷十四:周易本义筮仪第十二
卷十五:周易本义图录第十三
《通志堂经解》为清初软体字写刻本,所书字体优美端秀,有宋椠遗韵。
四、版本特色与价值
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清康熙时通志堂刊本,在版本特色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校勘精良:纳兰成德及其团队在刊刻过程中,对原刻本进行了细致的校勘与整理,纠正了其中的错别字、脱漏与讹误,使得该版本在文字准确性上有了显著提升。
排版清晰:该版本采用了清代先进的印刷技术,使得排版更加清晰、美观,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。
学术价值高:作为对朱熹《周易本义》的深入注释与疏解,该书在易学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地位。它不仅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朱子易学的重要资料,还成为了易学研究与传播的重要载体。
历史意义深远:该版本的刊刻与传播,不仅体现了纳兰成德对儒学的热爱与贡献,还反映了清代康熙年间儒学研究与传播的繁荣景象。同时,它也为我们了解宋元明清时期易学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